2004年,在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北的西周时期倗国墓地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文献中记载的荒帷。以下是具体情况:发现过程:在发掘倗国国君夫人毕姬的1号墓时,第5天考古队员发现一处红色物品遗迹,经确认是纺织品遗迹。因现场人员缺乏提取经验,决定先停工,随后从西安和北京赶来的专家从两层淤土之间提取了总共10平方米的纺织品,最终确定其为荒帷。荒帷特征:整体是红色的丝织品布,由2幅布横拼而成,上下有扉边,每幅布布幅宽约80厘米,总高约1.8-2米,布幅拼接处有明显接缝。西、北两面相对保存较好,现存高约160厘米,南面上部已塌落,现存高约1.2-1.3米,东面保存最差,基本仅剩下部底裙的局部,高约10多厘米,四壁总面积有10平方米左右。图案内容:外有精美的刺绣图案,主题内容为凤鸟。每组图案中间是一个大凤鸟纹的侧面形象,昂首,大勾喙,眼圆睁,冠高耸,翅上扬,尾下卷,硕健粗壮的腿,利爪,翅和冠以特别夸张的手法作大回旋,线条流畅,气势磅礴。在大凤鸟的前后,分别是上下排列的多只小凤鸟,造型与大凤鸟基本相像。重要意义:荒帷是先秦史籍《周礼》《仪礼》等记载的棺罩,此前考古人员发掘过大量周代墓葬仍无法确认其真实面貌,此次大面积荒帷现身,使人们看到了西周时期荒帷的真面目,为两周宗法礼制制度的研究提供了直接重要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