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用人单位以变相手段(如调岗降薪、冷暴力、增加工作量等)逼迫员工离职时,员工可依法采取以下措施维护权益:
识别违法劝退行为
以下常见手段可能构成违法解除或变相裁员:
无故调岗降薪:未经协商单方变更劳动合同(违反《劳动合同法》第35条)。
刻意刁难:不合理增加工作量、设定无法完成的KPI、撤除工作权限等。
职场冷暴力:孤立、不安排工作、恶意差评等。
口头威胁劝退:如“主动离职不影响背调”等施压话术。
员工应对策略
固定证据
书面材料:保存劳动合同、工资条、调岗/降薪通知、考核标准等。
沟通记录:录音/截图上级口头劝退、威胁等内容(需合法取得)。
工作痕迹:加班记录、工作成果、被孤立或刁难的证明(如邮件、聊天记录)。
明确拒绝违法行为
书面异议:通过邮件或书面函件拒绝违法调岗降薪(模板可参考:“本人不同意单方变更劳动合同,要求继续履行原合同约定”)。
继续履职:避免被以“旷工”或“不服从安排”为由辞退。
法律途径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12333热线或线下举报)。
申请劳动仲裁(免费,时效1年),可主张:
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支付违法解除的赔偿金(2N经济补偿);
补发克扣的工资、加班费等。
起诉: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法院起诉。
关键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35条:变更劳动合同需双方协商一致。
第3940条: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如员工严重违纪、不胜任工作等),否则构成违法解除。
第48条:违法解除时,员工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赔偿金(2N)。
第85条:用人单位克扣工资的,可要求加付赔偿金。
注意事项
谨慎签署文件:勿随意签离职协议、绩效考核不合格等文件。
避免主动辞职:用人单位施压时,主动离职可能无法主张经济补偿。
心理对抗:遭遇冷暴力时,保持工作记录,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维权渠道
法律援助:12348司法热线(免费咨询)。
工会支持:通过企业或地方工会介入协调。
媒体曝光:通过合法渠道曝光用人单位违法行为(需注意证据充分)。
提示:用人单位任何变相裁员行为均需承担法律责任。员工应冷静应对,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必要时委托律师介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