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了《企业实施竞业限制合规指引》,对企业合规实施竞业限制作出了具体规定。以下是指引的主要内容:1. 明确适用范围:企业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对负有保守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实施竞业限制的,适用该指引。2. 界定竞业限制和商业秘密概念:竞业限制是指企业与负有保守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一定期限内,劳动者不得到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其他企业就业,也不得自己开业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企业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行业内一般常识或可从公开渠道获得的商业信息不属于商业秘密。3. 确认商业秘密内容和范畴:企业需先确认拥有商业秘密的内容和范畴,遵循必要、合理原则实施竞业限制,优先采取管控商业秘密知悉权限、加密数据、设置脱密期等保护措施,不随意扩大竞业限制人员范围、限制从业的企业和地域等。4. 合理确定竞业限制人员范围:企业可以与知悉商业秘密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与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约定竞业限制义务的,要提前告知理由,说明需要保守的商业秘密具体内容。5. 规范协议签订:企业应当根据规章制度的规定,与劳动者通过协商明确实施竞业限制的权利义务,并在劳动合同、保密协议或竞业限制协议中书面约定竞业限制的具体事项,包括限制从业范围、地域、期限、经济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违反竞业限制的违约责任等。6. 合理约定限制从业范围和地域:限制从业范围应当限定在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企业,有条件的可列明竞业限制企业名录。竞业限制的地域应当与企业经营业务的范围相符,无充足理由一般不得约定全国或全世界,约定范围为全国或全世界的,需在协议中充分说明理由。7. 确定竞业限制期限:竞业限制期限根据劳动者涉密程度和商业秘密时效合理确定,最长不得超过2年。8. 明确经济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企业要求劳动者承担竞业限制义务的,需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根据商业秘密的研发成本和商业价值、限制从业范围、劳动者在职期间工资水平等合理确定。月经济补偿一般不低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30%,且不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竞业限制期限超过1年的,月经济补偿一般不宜低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50%。企业应在竞业限制期限内以货币形式按月向劳动者及时支付经济补偿,不得以日常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奖金中已包括竞业限制补偿为由拒绝支付。9. 约定违约金:企业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要根据劳动者泄露商业秘密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数额合理确定,一般不宜超过约定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总额的5倍。10. 加强监督和管理:企业可以要求劳动者在竞业限制期间报告个人从业情况,通过公开信息、同行信息交流、业务分析、接受举报等方式,依法合规了解核实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情况。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企业可以要求劳动者按约定支付违约金,并要求劳动者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超过违约金标准的,企业可以要求相关方承担赔偿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