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打工人”权益保护是一个复杂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保障、提高维权意识等多方面入手。以下是具体的保护路径:完善法律法规 明确法律身份:现行法律中关于超龄劳动者的法律身份界定模糊,导致权益保障困难。应基于用工关系从属性明确超龄劳动者法律身份,突破退休年龄限制,给予其享受劳动法保护的法律资格,将“银发打工人”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畴。 统一裁判标准: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超龄劳动者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存在矛盾,应解决这一问题,统一各地裁判标准,避免因法律规定不一致导致的权益保障差异。加强制度保障 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浙江、上海、四川等地已陆续开展超龄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的制度探索,如《四川省超龄等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规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在65周岁及以下已领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此类做法,明确超龄劳动者参保工伤保险的条件、范围、程序以及用人单位的保费缴纳义务。 建立健全其他保障制度:除了工伤保险,还应加强超龄劳动者在休息权、劳动报酬权等基本劳动权益方面的保障,明确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权益保障规范,加大对超龄劳动者超时工作、低酬、休息休假无保证等问题的查处力度。优化维权途径 降低维权成本:超龄劳动者维权成本高昂,包括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应简化工伤认定程序,缩短认定周期,降低法律成本,为超龄劳动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维权途径。 加强法律援助与支持:针对超龄劳动者维权意识淡薄的问题,应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同时,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和支持,如设立专门的超龄劳动者维权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强化企业责任 规范用工管理:企业应依法与超龄劳动者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伤赔偿等方面的内容。避免因用工不规范导致超龄劳动者权益受损。 购买商业保险:考虑到超龄劳动者发生工伤的风险较高,企业在无法为其缴纳工伤保险的情况下,可以购买商业意外险等其他保险,作为补充保障,降低企业和劳动者的风险。加强社会监督 发挥工会等组织的作用:工会等组织应关注超龄劳动者群体,积极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媒体等渠道,加强对“银发打工人”权益保护问题的宣传和报道,曝光侵权行为,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促使相关部门和企业重视超龄劳动者权益保护。
|
|